<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欢迎访问甘肃法院网,今天是 2023年02月12日 星期日
        刑事审判
        当前位置:首页 » 刑事审判

        守好百姓“养老钱” | 转给长辈!这份防骗指南请收好

        来源:陇南中院 作者: 责任编辑:王智慧 发布时间:2022/7/9 15:13:06 阅读次数:
        字号:A A    颜色:

        图片


        当今社会诈骗套路层出不穷,而老年人的防范意识薄弱,常常成为诈骗分子的“下手对象”。常见的诈骗手段我们帮你罗列如下,如遇到这样诈骗行为,您可一定要注意哦!


        图片


        “缴纳养老金”诈骗

        诈骗分子假借认识人社局、社保局工作人员的名义,一次性收取未参保人员数万不等的金额,谎称可帮助未参保人员进行代办服务,一次性补缴社会养老保险费即可享受养老退休金。



        图片



        保健品诈骗

        老年人十分注重养生,诈骗分子借此诱惑老年人高价购买毫无用处的保健品,某些受疾病困扰的老年人会相信诈骗分子所说的各种“神奇”的偏方疗法。诈骗分子打着免费送鸡蛋、水果、小家电的幌子,租用专门场地向老年人宣传“保健产品”“治疗药品”,夸大产品功效诱惑老年人,从而实施诈骗。



        图片


        冒充公检法诈骗

        诈骗分子通常会伪造相关证件和文件,冒充公安、检察院、法院等工作人员,利用老年人的薄弱法律意识和恐慌心理,以及对子女的关心,声称要执行逮捕,须缴纳保障金等手段,骗取老年人的钱财。

        图片


        冒充亲朋好友诈骗

        诈骗分子来电自称“子女亲友”,声称其“已改用新的电话号码”,要求留存,再以“子女亲友遭遇车祸入院、急需用钱”等各种理由营造紧迫气氛,让老人赶紧转账,老人一旦轻信,转账一次后,骗子还会借题发挥、再编理由要求继续转账。




        图片


        投资返利诈骗

        虚构养老投资项目或理财产品,以“高息返利”“保本付息”等吸引老年人,骗取钱财。以“房产抵押”“帮助管理”“以房养老”等方式诱骗老年人抵押房产,将抵押所得钱款用于投资所谓的“理财项目”,最终导致老年人房财两空。



        图片


        低价、免费旅游诈骗

        诈骗分子以不合理的低价或者免费组织旅游活动,诱骗老年人旅游,然后通过强制、诱导、忽悠、捆绑销售等手段,诓骗老年人以高价购买假冒伪劣保健品、奢侈品等商品,或者途中变相增加各种高额费用。



        图片


        中奖诈骗


        中奖诈骗主要通过信息群发,对受害者实施诈骗。犯罪分子利用伪基站或者互联网软件群发虚假中奖信息或邮件,受害人一旦联系兑奖,犯罪分子就以“个人所得税”“公证费”“转账手续费”“滞纳金”“违约金”等各种名目要求受害人汇钱,实施诈骗。




        老年人反诈小贴士


        图片


        1、安装国家反诈中心软件。有效识别和拦截诈骗电话、诈骗短信,不要轻易点击陌生短信、邮件、社交工具中发来的链接,更不要随便安装陌生应用。


        2、提高法治意识。老年人平时要多关注新闻媒体、社区宣传栏、标语等,了解当前多发的各类诈骗手段,提高警惕,加强对诈骗伎俩的识别能力。如有发现自己受骗,及时报警处理。


        3、保持警戒心理。有些骗子常常主动与老年人打招呼,套近乎,同时表现得很热情,此时有的老年人就容易放松警惕。在此特别提醒老年朋友,千万不要和“陌生人”过于接近,遇到能够说出自己姓名、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的电话、短信,要提高警惕,保持谨慎,遇到问题多和子女沟通,如有疑问及时联系公安机关核实,以免上当受骗。另外,独自外出时不带贵重物品和首饰。


        4、树立安全思维。注意妥善保管自己的个人信息,如本人证件号码、各种与身份信息或银行卡绑定的账号、密码等,不在陌生、不正规的机构、网站填写资料、使用金融服务。


        5、不要贪图便宜。面对形形色色的骗术,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贪图小利,不轻信他人,牢记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要打消“用小钱赚大钱”“吃小亏赚大便宜”“不劳而获”的念头,要看好自己的钱袋子,凡是有人让您出钱,一定要多一个心眼,不能轻易将自己的钱拿出来。


        6、警惕上门推销。由于老年人独自在家时间居多,日常应多与邻居打交道,遇到可疑、陌生的人经常观望、敲门等情况,必要时拨打110报警。对上门维修、送货、送礼物等身份不能确定的人员,尽量等子女回家后再接待。


        7、端正保健理念。要相信科学,从正规的渠道获取科学的保健常识,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就医,不轻信诈骗分子所谓的包治百病的特效药、神药、进口药,以防陷入“药托”的骗局,贻误治疗良机。


        8、不要轻易转账。凡是要转账的时候,不要相信骗子那些“不要告诉任何人”的话,自己拿不定主意时,一定找老伴、孩子或自己信得过的邻居和朋友,向他们征求意见,商量对策,必要时要及时报警。


        9、警惕“各种讲座”。不要参加所谓公司提供的讲座、免费旅游、免费茶话会、免费参观公司经营等活动,不要盲目相信高额回报的宣传和所谓“公司实力”,防止陷入骗子的套路。如遇电信诈骗,请立即拨打96110或110报警。


        10、远离非法集资。老年人要主动学习投资理财知识,去正规金融机构购买理财产品,警惕“高息0风险”理财项目,远离非法集资,并及时与亲人子女沟通,重视听取他们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