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甘肃高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甘肃省委决策部署,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高站位谋划部署,全链条精准发力,多元化创新实践,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持续巩固甘肃省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社会和谐良好局面提供有力司法服务保障。
提高政治站位,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甘肃高院、甘肃省民委印发《关于打造甘肃省法官学院中华民族共同体法治文化“四个基地”的意见》,发挥中华司法研究会中华民族共同体法治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甘肃省法官学院、甘肃省民族法制文化研究所、中国法院中华民族共同体法治文化陈列馆“四位一体”平台作用,全力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法治文化教育基地、培训基地、研究基地、示范基地,以高质量法治文化建设服务保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广泛宣传教育,筑牢各族群众法治信仰根基。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甘肃高院坚持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列入甘肃省法官学院各级各类培训班必修课,组建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师资宣讲团,结合“12·4”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传周”宣传活动,常态化开展宪法教育,持续深入开展《民法典》普法宣讲,制作发放法治文化宣传品,设立云端汉藏双语法治大讲堂,引导各族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政治素养,培育法治信仰。
创新方式载体,加强民族地区法治人才培养。甘肃高院坚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甘肃省法官学院培训工作全过程,积极创新法治人才跨省份联合培养机制,联合共建共享共用的示范性法学实践教学基地,打造高质量分领域的教学师资库,加强精品课程建设、数字课堂、慕课建设,建立涵盖多种要素的法治人才评价标准,拓展延伸法治人才综合性高水平培养平台,积极承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法治文化交流合作、全国法院培训和民族地区干部法治教育培训,联合高校开展汉藏双语法律学历生培养,努力培养造就更多优秀法治人才。近年来,累计举办各类汉藏双语培训班18期,培训干警1698人次。
强化挖掘研究,促进中华民族法治文化繁荣发展。甘肃高院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法治文化研究,先后赴吉、川、滇、黔等8省区开展专题调研,联合高等院校前往省内民族地方开展专题调研,制定完善《甘肃省民族法制文化研究所课题管理办法》,设置发布专项课题,积极申报并成功立项最高人民法院、中华司法研究会、省法院及省民委重大课题6项,形成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推动民族地区法治文化建设和司法实践。
搭建高端平台,强化中华民族优秀法治文化示范展陈。甘肃高院建成国内首座中国法院中华民族共同体法治文化陈列馆,打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法治文化园、法治文化长廊、浮雕墙主题阵地,收集陈列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民族团结誓词碑”、凉州会盟文书、《侗款》、“苗例”等各民族珍贵文物史料,开展“法治主题讲座”“陈列馆开放日”等活动,邀请甘肃省民委和兰州大学专家学者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辅导讲座,推动甘肃省民族法制文化研究所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依托中国-中亚西亚国家法官交流培训基地开展对外法律文化交流,展示中国法院系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法治文化的保护、传承、示范,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丰富内涵、注入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