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洛门镇郭家庄村盛产蔬菜,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农户种植的蒜苗滞销。经村委会多方联系,蔬菜经销商麻某某收购了村里30户村民种植的蒜苗,麻某某只支付了部分款额后,对欠付农户20余万元一直未付。该30户村民与武山县法院“蔬菜产业诉讼服务站”法官联络点对接,法院联系到麻某某,通过耐心调解和沟通,最终,麻某某与各农户达成调解协议,并在调解一周后将欠款支付到位。 据悉,武山县法院在蔬菜主要产区和蔬菜物流园设立了5个诉讼服务站,内设“法官联络点”,安排一名法官负责具体工作。这一举措是落实诉前诉讼对接的有益尝试,旨在优化司法资源配置,全面提升司法效能,推动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打通司法便民“最后一公里” “有了蔬菜产业诉讼服务站,我们出售蔬菜有底气了,不怕拖欠货款了。”郭家庄村村民陈银海说。 据介绍,武山县是国家级蔬菜标准化示范县、全国首批设施蔬菜标准园创建县、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中国韭菜之乡”,蔬菜产业是菜农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今年7月,武山县法院延伸司法服务触角,成立“蔬菜产业诉讼服务站”。 负责郭家庄村“蔬菜产业诉讼服务站”的法官杜永娟表示,服务站主要是针对蔬菜种植、贮藏、营销、包装、物流等蔬菜产业全链条进行司法指导和矛盾纠纷的调处,经常性地开展“绿色巡回审判”,就近、就地及时化解蔬菜生产经营中出现的各类矛盾纠纷。同时,依托人民法院在线服务、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等智慧法院平台,为当事人提供跨域立案、网上立案、调解、“云端”审判等足不出户的诉讼服务,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和诉讼案件的发生,打通司法便民利民“最后一公里”。 多元化解帮助企业解纷止损 据介绍,今年9月,武山县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诉前一次性调解39件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从收到起诉材料到调解,历时仅12天,“快、准、稳”化解关系众多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纠纷,消除矛盾隐患。同时,也为房地产企业稳健发展提供了司法保障。 武山县法院在办理一件劳务合同纠纷案中,经繁简分流程序筛选后案件被导入“快速车道”,并通过远程调解结案,圆满化解了持续近5年的12起纠纷。 武山县法院加强窗口建设,增设“中小微企业诉讼服务绿色窗口”,对涉企案件实行接待、立案、缴纳诉讼费等“一站式”办理。对符合立案条件的优先立案、优先保全,做到当天审查、当天立案、当天流转到承办人手中。在全县范围内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电话联络等多元化“问诊”形式,为企业提供决策论证、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服务,同时在信息预警、风险排查等方面提供精准指导。认真梳理企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建立工作台账和服务清单,对共性问题研究制定整改措施,对个案问题进行科学研判和妥善处置,帮助企业纾困解难。 武山县法院加大涉企案件诉前调处力度,进一步拓展多元化调解渠道,帮助企业快速解纷,努力提升司法服务水平,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贡献法院力量。(李双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