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N”多元解纷机制
探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新模式
兰州市城关区人民法院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指示论述,自最高人民法院“总对总”工作推进部署以来,城关法院以辖区多发的侵害商标权、着作权纠纷为切入点,积极完善人民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体系建设,不断探索知识产权诉源治理、多元解纷新实践,构建“法院主推、多方参与、科技支撑、配套衔接”的知识产权矛盾纠纷解决体系,打造城关工作模式, 初步形成纠纷化解全面提速、人民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的良好格局。
一、“3+4+6+N”统筹推进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布局
“三级联动”建立知识产权纠纷诉调对接中心。紧紧依靠党委领导,在省、市法院具体指导下,与市场监管局、高校等单位联合成立知识产权诉调对接中心,邀请各成员单位共同参与诉前调解程序前置改革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建设,实现纠纷化解从法院单打独斗到多元共治转型。“四位一体”实现诉调无缝对接。以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为纽带,搭建与审判系统、智调、智审平台“四位一体”的司法办案平台,实现诉前调解、立案受理、速裁快审、送达保全等司法服务一网通办,形成纵横联动、开放融合、集约高效的纠纷解决网络。“六点连片”构建多元解纷体系。以点带面,以面带全,在中国(甘肃)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西北民族大学、甘肃政法大学、兰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甘肃赛信知识产权调解中心、甘肃民族企业联合商会六地分别设立知识产权纠纷诉调对接工作站。推动各工作站所属单位提前介入纠纷,充分发挥各调解组织及调解员的专业技能及职业优势,构建人民调解、商事调解、专家调解等多层次的立体化纠纷解决模式。“多点发力”推动知识产权纠纷源头化解。以“4.26”世界知识产权日为节点,通过举办庭审观摩、送法进商户、发布典型案例、销毁假冒伪劣产品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提升全社会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意识,共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最优生态”。
二、“调解+下沉”构建大调解工作新格局
城关法院深入践行马锡五审判方式,组建下沉法官团队,由院党组成员担任与各诉调对接工作站的联系领导,由审理知识产权案件的民三庭庭长担任负责人,成员包括三名法官和三名法官助理,开展常态化下沉指导调解工作。根据各诉调对接工作站人民调解组织诉前调解的任务量、知识产权纠纷的类型,下沉法官团队结合各成员的日常工作安排及专业特长,制定详细的下沉计划,每周至少安排1名法官或法官助理下沉至人民调解组织,把调解指导、纠纷化解、普法宣传、法律咨询等司法服务送到群众身边,努力调动调解组织积极性,让多方社会力量真正汇聚起来,让越来越多知识产权纠纷在诉前高效化解。目前,法官团队已下沉60余人次,提供诉前调解指导、法律咨询200余次。2022年6月27日,城关法院法官下沉至甘肃省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指导诉前调解,下沉法官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视频连线双方当事人后,向双方当事人阐明法律关系,列举了以往有关类案的裁判案例。经过法官及调解员与当事人反复沟通,耐心劝导,最终5起知识产权纠纷通过在线诉前调解得到了妥善化解。
三、“调解+巡回审判”打造一站式解纷新亮点
2022年4月,城关法院敲响了知识产权案件巡回审判“第一槌”。创新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在各诉调对接工作站设立巡回审判点,不定期开展知识产权巡回审判,对工作站内调解不成功的案件,就地立案、就地开庭、就地宣判,既方便当事人就近诉讼,又提升以案释法针对性,增强法治宣传效果,引导经营者树立“积极维权、避免侵权”的法治意识。向调解员以案教学,通过巡回审判以判促调,进一步促进非诉调解与司法诉讼的有机融合,有效打通知识产权保护“最后一公里”。在中国(甘肃)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巡回审判点开庭审理的原告杨某某与被告李某某、某餐厅等侵害商标权纠纷案件,为该中心及省市场监管局、省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等多家涉知识产权保护部门和工作人员带来了一堂生动的业务培训课,达到了“审理一案,带动一片”的良好效果。
四、“调解+行业”开辟批量纠纷化解新路径
以类案、批案为“突击点”,及时通过案件审理归纳总结案件特点,研判特定行业矛盾纠纷趋势特征,强化能动司法理念,积极延伸审判职能,主动参与诉源治理,率先与中国(甘肃)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签订《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合作备忘录》,推动在图书版权、KTV、零售企业等知识产权纠纷高发领域建立行业性、专业性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培养了一支30余人的专兼职人民调解员队伍。结合兰州市重点产业园区和创新主体需求,设立两个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示范基地,开展调解指导、企业服务、联合宣传、专业研讨,激发行业自治潜能,走出一条“法官指导+行业调解+宣传预防”的常态化新路径,实现 “行业纠纷行业解”,有效推动大量知识产权类型化、批量型矛盾纠纷在源头化解。城关法院通过在线委托、委派调解办结的甘肃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与宁波某作家报刊公司等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系列案件成功入选2021年甘肃法院知识保护十大典型案例。
五、“调解+公证”开拓多元解纷新模式
持续探索非诉解纷最佳模式,与兰州公证处、兰州市国信公证处等多家公证机构共同开展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引入公证方式参与知识产权纠纷诉前调解,不断细化、优化赋强公证案件诉调对接工作流程,着重解决诉前调解与赋强公证衔接环节中的难点、堵点,推动公证机构开展信息化建设,指导开通赋强公证线上绿色通道,融合诉前调解与强制执行公证优点,形成“诉前调解+赋强公证”多元解纷新模式,实现诉前调解案件赋强公证一次办结,将矛盾纠纷有效化解于诉前,切实减轻当事人诉累、降低了诉讼增量。“不用打官司,就能一次性解决纠纷,切实减轻我们的诉累,而且公证费还不到诉讼费的一半,维权成本也降低不少!”一位权利人拿到公证书后,表示了对“调解+公证”模式的认可。
下一步,城关法院将继续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司法需求为导向,深入落实“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综治协调、司法引领、部门联动、社会协同”原则,擦亮知识产权纠纷诉调对接工作亮点“名片”,进一步探索创新智慧诉讼服务新模式,切实增强基层治理效能,多渠道、多维度推动多元解纷工作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