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马锡五审判方式” 绘好便民利民新画卷
庆阳市中级人民法院
近年来,庆阳两级法院牢记初心使命,深入挖掘庆阳革命老区红色司法资源的特色优势,努力将“马锡五审判方式”的理念价值和精神内涵深度融入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之中,不断探索形成新时代诉讼服务的新模式、新机制、新方法,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强阵地、扩战线,不断提升诉讼服务
升级诉讼服务中心功能。建成现代化的诉服中心,总面积3420平方米,较之前提升75.58%,并将其打造成集多元解纷、立案服务、分调裁审、审判辅助、涉诉信访五大功能于一体的全流程、全业务综合性诉讼服务部门,诉讼事项一体集成,服务内容一网通办,辅助事务一站统揽。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马锡五审判方式”工作室,使其成为新时代践行“马锡五审判方式”、落实多元解纷和优化诉讼服务的重要载体和窗口。同时,投资1400余万元,购置自助立案、阅卷查询、诉状生成、风险评估等智能自助服务终端,满足群众自助诉讼需求。
推进智慧法院建设。深化智慧智能信息化建设成果运用,依托智慧法院4.0版,将诉讼服务功能延伸至互联网、移动及自助服务终端,诉讼服务载体多元化,线上线下同步办理立案、咨询、送达、鉴定、保全、缴退费等诉讼业务。建成新一代智能化办案系统和审判辅助系统“云平台”,形成“数据向上集中、服务向下延伸”的智能化审判辅助新模式,越来越多的法官用上了办案的“提速神器”。建成互联网庭审系统,架起当事人与法官远程视频沟通交流的桥梁。
加强特色法庭建设。立足庆阳地域特点、人文特征和审判特色,创建优化“窑洞法庭”“集市法庭”“车载法庭”“田间法庭”“景区法庭”等特色法庭功能,司法力量向基层下沉,打通诉讼服务“最后一公里”。围绕庆阳资源禀赋和产业布局,探索建立独具庆阳特色的“陇东粮仓贸易法庭”“果园法庭”“油气法庭”“煤炭法庭”“大数据基地法庭”等特定类型案件审判团队,为庆阳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贡献法院力量。
设立巡回审判点。市中院在基层派出法庭设立“马锡五审判方式”巡回审判点,创建形成影响力广泛、特色亮点突出、工作成效显着的巡回审判示范点,实行巡回审判征询群众意见模式,多方倾听群众意见,让群众多渠道获得相关信息、深度参与司法,实现矛盾化解和法治宣传的双重效果。
注重调解“阵地”建设。在诉讼服务中心建立诉调对接工作室、人民调解室、律师调解室等,调解室覆盖率100%。基层法院以人民调解委员会、乡镇司法所为基础,形成诉源治理的新模式,有效破解法庭人少案多、管辖范围分散等现实困境,不断完善“社会调解在先,法院诉讼在后”的纠纷分层过滤体系,源头预防、前沿化解。主动参与“无讼”(社区)乡村建设,扎实开展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工作,各人民法庭在线对接辖区解纷力量,邀请辖区综治、司法、派出所、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会、妇联、乡镇、社区、村组等部门入驻诉源治理模块,多元解纷力量全覆盖,纠纷分流、调解、司法确认等全流程在线办理,提升解纷效能。
二、下基层、延服务,有效减轻群众诉累
推进“五就地”办案方式。对于经济发展滞后、交通条件不便、群众居住分散的边远山区,在乡镇集日巡回现场受理、调解审判案件,实行“就地受理、就地开庭、就地质证认证、就地调解审判、就地解决纠纷”的“五就地”办案方式,方便群众诉讼,减少当事人诉累,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难事不出乡镇,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务。
建立“四访”工作机制。创新涉诉信访工作方式方法,开展法官走基层、大回访、大排查、重调解活动,形成变“上访”为“下访”、变“接访”为“出访”、变“群访”为“访群”、变“缠访”为“息访”的“四访”工作机制。用调解和解的方式彻底实现息诉罢访,用释法说理评判指引社会行为,用真情实意感化教育群众,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加大司法保护力度。建立涉民生案件快立、快审、快执“绿色通道”,加大特殊困难人群诉讼费减、缓、免工作力度,服务保障社会弱势群体打得起官司、打得赢官司,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对涉农、涉未成年人、涉留守老人妇女儿童等案件,畅通与劳动、妇联、工会、民政、法律援助等部门联系,拓宽司法救助和社会帮扶渠道。针对庆阳涉苹果等农产品交易缺乏书面合同或者合同不规范导致纠纷频发、诉讼风险较高等突出问题,制定发放涉农产品交易合同示范文本,引导大众规避合同风险,规范市场交易秩序。
三、拓渠道、增方式,全面推行线上服务
提供多元在线解纷服务。全面推动“厅网线巡”四位一体建设,在数字法院业务应用系统平台设立法律法规、司法类案的信息推送子系统,当事人可以预判评估裁判结果,选择调解、公证、仲裁、行政复议等最优纠纷解决途径。建设“E+巡回智慧审判法庭”车载移动数字平台,实时立案、开庭、质证、录音录像、出具文书,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通过“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小程序、“云上法庭”“云间法庭”APP、钉钉、手机微信等群众易操作、便利化、人性化方式提供全流程数字网络司法服务,在线把审判现场搬到企业车间、田间地头、窑洞场院、社区街道和困难当事人家里,打破时空限制,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拓宽多渠道立案服务。建立“互联网+诉讼服务”的立案新模式,全面畅通“线上线下”一体化立案渠道。严格落实立案登记制改革要求,切实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引导自助立案,大力推行自助立案服务,设置自助立案终端,安排专人辅导,提高自助立案效率。推广应用网上立案、跨域立案,对选择网上立案的一律网上办理;做到凡是能网上立案的案件,应上尽上;设立跨域立案窗口,确定跨域立案专员,建立就近受理申请、管辖权属不变、数据网上流转的联动办理机制,实现立案服务异地办理。
建立调解互联互通机制。协商实行调解工作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和沟通交流机制,构建起大调解工作格局。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协调机构,实现非诉解纷“终端”与诉讼“前端”无缝对接,将大量纠纷通过前端防控体系消化在萌芽状态。统筹各方面资源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化解矛盾纠纷,加强诉前调解案件出具调解书和司法确认工作,实现纠纷诉前的有效化解。2022年1-5月份,全市法院诉服中心调解案件3181件,调解成功1797件,成功率56.49%。其中诉前调解2756件,调解成功1664件,成功率60.38%;申请司法确认406件,申请出具调解书96件。依托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将调解工作搬到网上,实现分流、调解、确认、诉调对接全过程留痕,引导当事人选择在线调解,避免当事人来回奔波,为人民群众降低解纷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