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矿区人民法院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政治任务,制定下发《实施方案》,对全院学习宣传贯彻工作作出安排部署。为进一步引导促进全院干警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即日起,矿区法院微信公众号推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栏,陆续刊发院党组成员和各部门负责人的学习心得,展现广大干警学思践悟二十大精神的最新成果,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矿区法院落地生根。
★矿区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李元博:学思践悟,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推动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
★矿区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马克: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努力锻造高素质法院干部队伍
学思践悟,以党的二十大精神
为引领推动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
矿区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 李元博
党的二十大始终围绕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进一步强调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我们法院人学习和实践党的二十大精神,就是要努力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做好审判工作的强大动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动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全面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党对法院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政法姓党是政法机关永远不变的根和魂,政法队伍之所以能够保持强大的凝聚力战斗力,经受各种考验,谱写历史辉煌,最根本的就是靠党的坚强有力领导。人民法院作为重要的政法机关,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坚决贯彻党的决定,认真落实党的政策,确保新时代法院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当前,司法体制改革正在稳步推进,法院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在新征程上,我们法院人要不负人民重托、履行神圣使命,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忠诚扞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心全意听党话、跟党走,把“三个务必”印在脑子里、落在行动上、抓在紧要处,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的含糊和动摇,牢牢守住法院队伍的“生命线”。
深入思考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走全面依法治国的正确道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23次提到了“法治”,首次单独把法治建设作为专章论述、专门部署,并对严格公正司法作出明确部署,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高度重视,充分彰显了党矢志不渝推进法治建设的坚定决心。我们法院人必须带头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持公正司法,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上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要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规范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加快建设公正高效的司法制度。我们要立足法院职能定位,与其它政法机关密切配合、相互监督,共同促进司法公正。我们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引导人民群众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坚定扞卫者。我们要自觉融入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积极参与社会综合治理,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努力实践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法院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人民法院作为人民利益最坚定的守护者,实践党的二十大精神就是要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妥善审理各类案件,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要积极落实司法为民各项举措,巩固提升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综合效能,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深入推进改革创新,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加强智慧法院建设,建设集约职能、精细规范的现代化法院,努力创造更高水平的数字正义。要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持续加强队伍建设,增强忧患意识,树牢底线意识,全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法院队伍。要围绕公平正义的总目标,坚定不移践行司法为民理念,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切实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到法院各项工作中,努力在案件审理中彰显法律力量、传递司法温度,实现公平正义。 深刻感悟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贯彻执行绿色发展理念。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我们矿区法院作为专门审理环境资源类案件的直属法院,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充分发挥环境资源审判职能作用,依法惩治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犯罪,加大环境权益保护力度,积极推进环境公益诉讼,不断深化环境司法国际交流合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我们要不断创新环境资源审判“甘肃模式”,坚持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理念,维护生物多样性、规范自然资源开发秩序,立足不同环境要素修复需求,积极探索第三方修复、劳务代偿等方式方法,彰显环境司法惩治、保护、预防和恢复功能,实现三个效果有机统一,不断创新裁执思路,探索案件线索移送、专家意见引入、司法网拍采矿权等裁执规则,不断提升环境司法专业化水平和治理成效。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努力锻造高素质法院干部队伍
矿区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马克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事业兴衰,首在用人。作为法院的组织部门,要主动把握新形势新要求,认真践行“三个务必”要求,以始终如一的政治信仰、磨砺实干的使命担当、全心为民的价值追求,立足本职,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高举思想旗帜,强化理论武装。党的二十大指出,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是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并提出要组织实施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计划,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党的历史经验证明,越是事业发展,越要高举旗帜;越是自我革命,越要理论坚定;越是放眼未来,越要培根铸魂。我们要坚决落实党中央部署,持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引领党员干部坚定扞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统筹抓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和集中培训,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对全院干警进行系统培训,将学习贯彻情况纳入干部考核评价的重点内容,持续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矿区法院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忠诚之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党的初心和使命是贯穿党百年奋斗历程的鲜明主线,体现党的本原和建党初衷,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和魂。我们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践行党的初心使命,将忠诚作为从政之魂、立身之本,不断锤炼政治品格,坚定理想信念,做到铁心跟党走、九死而不悔。要持续加强干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利用红色教育基地等场所开展体验教育,让广大干部从党的非凡历史中找寻初心、激励使命,不断感悟、巩固和升华理想信念。要坚持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干部队伍建设全过程,严格把好选人用人关,深入考察干部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等方面的情况,对政治素质考察不合格的实行一票否决。
勇于自我革命,永葆优良作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历经百年、成就辉煌,党内党外、国内国外赞扬声很多。越是这样越要发扬自我革命精神,千万不能在一片喝彩声中迷失自我。”建设环境资源专门法院,给予了矿区法院的历史发展机遇,也赋予了全院干警前所未有的历史责任。打好环境资源专门法院建设这手好牌,必须有一支作风优良的干部队伍作保障。对组织部门来说,就是要勇于刀刃向内,切实解决干部自身存在的突出作风问题。要发挥领导干部带头作用,用“关键少数”以上率下、示范带动“绝大多数”,教育广大干部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杜绝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坚决同各种歪风邪气作斗争,以自身硬、自身正抓好作风建设。要充分发挥考核的正向激励作用,聚焦法院建设重点任务,突出考核干部在征地拆迁一线、项目建设一线中的工作成效,并以此为依据做好干部奖惩工作,激励干部队伍干事创业、担当作为。要完善干部日常管理监督,紧盯审判一线重点岗位,抓早抓小抓预防,用好谈心谈话、提醒函询诫勉等手段,多做咬耳扯袖、红脸出汗的工作,坚决纠治“衙门作风”,严肃查处机关党员干部违纪违规问题。
砥砺斗争品格,锻造硬核本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我们党的鲜明品格,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由衰败转向复兴的制胜法宝。当前,立足于新的历史方位,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类风险挑战处于同期叠加态势,这对于干部队伍的斗争本领、斗争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是要求广大干部从容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在应对风险挑战中努力锻造硬核本领。作为组织部门,要突出提高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有计划地安排年轻干部到吃劲岗位、重要职位锻炼,参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急难险重任务、优化营商环境、积案难案化解、重点项目建设、疫情防控等工作岗位,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能力、考验政治素质、提高业务水平。多维度、多角度、全方位培养干部,让他们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多接烫手的山芋”“多当热锅上的蚂蚁”,在一线工作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锻炼提高敢于科学决策、能够果断处置的能力。要针对年轻干部岗位历练不足、斗争经验缺乏等问题,建立年轻干部培养机制,有计划地放到急难险重工作一线,真刀真枪磨砺,强弱项、补短板开拓眼界、更新理念、解放思想,有效促进干部成长成才,让他们在斗争中学会斗争,在斗争中成长提高,为锻造一支堪当矿区法院环境资源专门司法事业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奠定坚实基础。
甘肃矿区人民法院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您是第 位访客
地址:兰州市城关区雁滩路3275号 E-mail:89567922@qq.com
甘肃矿区人民法院主办 陇ICP备10200000号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18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