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欢迎访问 兰州铁路运输中级法院 网站,今天是 2023年02月12日 星期日
        • 关注:
        法官风采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官风采

        感悟执行力

        来源:兰铁中院 作者:张宇良 责任编辑:Admin 发布时间:2019/1/24 16:55:50 阅读次数:
        字号:A A    颜色:

          什么是执行力?我们总习惯于对事物进行定义,或者叫界定,但是房龙三步曲,美国着名作家房龙三步曲之一《宽容》(三步曲指的是房龙的三大名着:《圣经故事》、《人类的故事》、《宽容》。自出版以来,一直饱受赞誉,传读不衰。)一书的观点认为:语言是人类最具欺骗性的发明,一切定义都注定带有一定的随意性。例如“宽容”一词,《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对宽容的解释为:允许其他人有行动或判断的自由,耐心地、不带偏见地容忍不同于自己或被普遍接受的行为和观点。而“宽容”在我们习惯的理解中并不是百科全书的定义,而是杨澜采访王光美时的概念“我不想去追究人,因为如果我追究的话,这个人就要倒霉了。”杨澜认为这是王光美的人格魅力:“宽容”。所以说今天在这里汇报自己对执行力的一些感悟,在座的领导同志们能够花费自己宝贵的时间,耐下性子听,对我就是一种宽容。由此来说,什么是执行力,也是不好下定义的,企业、政府、民间,行业不同,理解也各有差异。例如公司企业,大多把它定义为:按质按量地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

          我是法院人,人生的青春年华都用在了办案上,所以我理解的执行力就是查清事实和解决纠纷、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平正义的工作能力。
          为什么想说执行力,一是由于它实在太重要了,执行力就是战斗力,没有战斗力要打败仗,没有执行力公司企业就没有竞争力,就会失去市场份额,失去生存空间;法院如果没有执行力,就不能顺利完成审判执行任务,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二是由于执行力确实有待提高,全社会各行各业无一例外。要不是这样,我们的政府,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不会说要解决政策不出中南海的问题,解决国务院文件要处长批的问题,甚至不得不表态:国家财政投资项目年中仍未启动的,收回财政投资。前几天和一位朋友在一起,朋友给他单位的人打电话说给他订明天上午去北京的飞机票。过了好一会儿,单位的人回电话说是23点的机票,两千八百多块钱一张。朋友说要订明天上午的,23点是上午吗?对方说他知道是明天上午,但是23点的机票就是两千多。之后就这个意思的话双方反复说,电话打个没完。最后朋友急了:“你明天不要来上班了”。我觉得实在可笑,不可思议这样的事就发生在自己身边。这么简单的事,我们每个人都能分分钟搞定,这个人怎么就听不明白呢?但冷静思考一下,这最能反映和体现的,不正是一个人的执行力问题吗?我们经常感慨办事难、工作不容易,生活不容易,多数情况是我们的单位、团队、具体的人,执行力不够强大,推诿扯皮,夸夸其谈,敷衍塞责的现象处处可见。前些天省高院召开的全省法院上半年案件统计分析会议指出全省的审判工作在办案效率和办案效果两项指标上是负增长的,我想这是不是也与我们法院、法官的执行力不理想有关呢?我们都知道审判的目的是查明事实和解决纠纷,而不是今天结了几个案子,明天要结几个案子。纠纷在多大程度上获得了解决才是最重要的,也最能够体现办案能力和水平,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谈的执行力。
          为什么有些很简单的事情,工作或者任务,就是办不了,办不好呢?推诿扯皮,敷衍塞责这种现象的背后有什么深层次的原因吗,细细想来,还真是让人感觉压抑、心情沉重。就是前面提到的财政投资不用就收回的事,按理来说这是好事,花钱的事难道不是好事吗?我看了一篇分析文章,扼要的原因是说现在的地方政府官员不作为,根源是当前反腐的形势下,个人没有利益、没有好处,反而是有风险,搞不好要担责。就像中国着名文化学者,理论家、文化史学家、散文家余秋雨在写《苏东坡突围》一文中所说:苏东坡经过“乌台诗案”被贬谪后已经明白,一个人蒙受了诬陷即便是死也死不出一个道理来,你找不到慷慨陈词的目标,你抓不住从容赴死的理由。你想做个义无反顾的英雄,不知怎么一来把你打扮成了小丑;你想做个坚贞不屈的烈士,闹来闹去却成了深深忏悔的俘虏。无法洗刷,无处辩解,更不知如何来提出自己的抗议,发表自己的宣言。对此等中国特色的“酱缸文化”现象,连我们的李克强总理都无不感慨的说了一句话:我们不能让真正做事的人得不到起用。再则恐怕就是个体人的差异了。近期中央部署“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要求党员干部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倡导工作作风出实策、鼓实劲、办实事,不图虚名,不务虚功,这是对作风建设的进一步升华,简明扼要,切中要害。我觉得,“三严三实”说白了,也是一个人的执行力问题。中国着名现代作家林语堂《生活的艺术》一书有这么一段话,他说人类是唯一在工作的动物。对于人,最难了解的是他对工作所报的观念,以及他自己要做的工作或社会需要他做的工作。随时随地是义务、责任、恐惧、障碍和野心,这些并不是生而有之,而是由人类社会所产生。
          人类需要工作才能够生存发展,而人的个体是千差万别的,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因此社会有分工,人们的工作有了分工,工作的效果也就有了差别,有了高低。就像最高人民法院司改办主任贺小荣前些天在舟曲讲司法改革时举的那个案例,北京海淀法院审理的乘客诉出租车司机的案子,可以判驳回诉讼请求,可以判赔偿,哪种效果好?折射反映的是法官的执行力的差别。找出这些差别,学习借鉴别人的优点,取长补短,是我们个人提高执行力的有效途径。

          一、  态度决定一切

          态度决定一切也是一本书的书名,这本书是1885年出生在美国的一名大牧师诺曼·文森特·皮尔的名着,他说:怀有何种信念,远比拥有才能更重要。凭借积极的态度和坚定的信念信仰,平凡的人做成不平凡事业的例子并不缺乏。卡耐基所着《人性的弱点》说:保持一颗积极乐观的心,就能看到希望。成为积极或消极的人完全在于你自己的抉择。没有人与生俱来就会表现出好的态度或不好的态度,是你自己决定要以何种态度看待你的环境和人生。即使面临各种困境,你仍然可以选择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眼前的挫折。有一本被称之为“有史以来全球最畅销图书第六名”的很简短的小册子,(简短的甚至不能称之为书,是美国作者阿尔伯特·哈伯德一天晚饭后仅仅用了一个小时写成的),书名叫《把信送给加西亚》,讲述的是罗文中尉如何把信送给加西亚将军的故事:1898年美国与西班牙因争夺殖民地爆发战争,美国总统麦金莱急需一名合适的特使,与西班牙反抗军首领加西亚取得联系。可是加西亚将军隐藏在古巴辽阔的崇山峻岭中,没有人知道确切的地点,因而无法送信给他。有人对总统推荐说:“有一个名叫罗文的人,如果有人能找到加西亚将军,那个人一定就是他。”于是,他们将罗文找来,交给他一封信——写给加西亚的信。罗文中尉不讲任何条件,历尽艰险,走过危机四伏的国家,徒步三周后,把那封信交给了加西亚。送信的过程艰苦卓绝,在这个过程中,罗文中尉要一个人面对丛林密布、高山险峻、蛇丛水臭、蚊虫凶猛、敌军穿梭的重重障碍,以一双脚穿越常人无法想象的险境,但罗文中尉以他的坚毅、忠诚、勇敢、勤奋和机智做到了。
          这个送信的传奇故事已在全世界广为流传100多年,《把信送给加西亚》一书也风靡全球,影响深远,书中阐述的关于“敬业、忠诚、勤奋”的思想观念备受各个国家、各个阶层人士推崇,而主人公罗文中尉也带给无数读者以深远的影响。
          送信的细节不是今天我们的主题,主题是:美国总统将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交给了罗文,罗文接过信后,并没有问“他在那里?”甚或是“我怎么找到他”、“有人协助我吗?”
          懒懒散散、漠不关心、马马虎虎的工作态度,对于许多人来说似乎已经变成常态。除非苦口婆心、威逼利诱地强迫他们做事,或者派一名天使助手,否则这些人什么也做不了——就像我前面提到的被安排定机票的人。“他在哪里”,这样的场景我们经常可见。例如一次业务培训班需要买法律书籍,你安排人去买,他会问“到哪个书店买?哪个版本的?我怎么去?派车吗?坐出租车行吗?怎么报销车票?急不急?这是我的工作吗?为什么不叫李四去?这种被动的行为,这种道德的愚蠢,这种意志的脆弱,这种姑息的作风,有可能将这个社会带到“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危险境地。这时候你会无奈的说:算啦。然后自己去买这些书籍。
          我们钦佩那些无论老板领导是否在办公室都努力工作的人,敬佩那些能够把信交给加西亚的人。他们静静地把信拿去,不会提任何愚笨的问题,不考虑为什么,更不会把信随手丢进水沟里,而是服从命令,全力以赴地将信送到。
          任何一项事业的成功,都需要有能“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那些积极主动、坚忍不拔,积极和坚决完成任务的人,那些值得信赖、具有崇高使命感,可以被委以重任的人,他们并不一定要像罗文一样具备军事知识,但一定要具备罗文一样的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道德品质,这些道德品质正是事业发展的有力支柱。
          职业是人的使命所在,敬业是人类共同拥有和崇尚的一种精神。从世俗的角度来说,敬业就是敬重自己的工作,将工作当成自己的事。其具体表现为忠于职守、尽职尽责、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善始善终等,其中糅合了一种使命感和道德责任感。这种道德责任感在当今社会正在得以发扬光大,敬业精神被视为一种最基本的做人之道。
          我们是一级法院的工作人员,也有人称我们是法律人,那么我们应该有怎样的敬业精神?怎样的工作态度呢?这些谁都知道,谁都比我做的好。但我还是想说出自己的感悟:既然我们是法律人,我们就得信仰法律,敬畏法律,认真地对待我们手头上的法律工作,深思熟虑地处理每一个法律问题。而绝不能浅尝辄止,甚至视法律为儿戏,随意地、不负责任地随意表态,随意处置。
          二、  做积极思考的人
          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在给士兵鼓舞士气说:“思考病是凡人的最大的人生弱点,你们要想改变它,就要像思考天才一样,骑着你的战马,去冲向人生的战场”。同样,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不能犯思考病,不善思考,绝无最佳的出路。思考病的主要表现一是一旦事态紧急,就狂躁发怒,思维混乱,无法把握自己;二是注意力常处于分散漂移不定的状态。我们讨厌思考,不喜欢做决定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这些事都是必须聚精会神地贯注,但这却相当困难,我们的注意力很容易就为新奇事物所分散,飞离了问题的核心。三是思绪中总是有一种“情况可能更糟”的阴影,将时间精力花在了不需要的事物上面。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二战当盟军统帅时有人问他:假如向前推进的部队从意大利海滩被击溃到海上时,对盟军行动会是什么影响,他回答:“情况会很糟,但是我从来不想这方面的事情。”这就是一种积极思考的力量。其实,有很多证据显示人类天生就具有积极的态度,例如我们从未见过消极的婴儿,只是有不少婴儿诞生在消极的家庭里。
          幼儿对四周的气氛非常敏感,很快就会吸收这个家庭独特的想法、感觉、社会态度。因此,家庭气氛如果是由消极思维主导的,例如家人的谈话都是“没有用,一点办法都没有”、“没有希望了”等等,幼儿在无意识中就会形成消极思维。他们养成了消极思维的习惯,长大成人后,再想成为“积极思考”的人,就要面对如何改变多年来的思考习惯的问题。重新学习思考习惯,是需要付出相当大的努力的。
          幸好人不仅有养成习惯的力量,也有破坏习惯的力量。所以任何习惯都是可以改变的。怎样才能成为积极思考的人?第一个条件就是要有强烈的愿望,要思考怎么把事情办成,怎样把工作做得完美,而不是思考有多少困难,怎么怎么“不可能”。第二个条件就是要有自信心,要从心里肯定自己“我能做到”、“一定做到”。对积极思考的人来说,不论在任何情形下都能开辟一条找到答案、解决问题的道路,对他来讲,“困难确实存在,可是没有人做不到的事情。”信念坚定,信心满怀,勇于面对各种可能的积极思考的人,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成功一定会越来越多。
          一个人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应该尽心尽责,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求得不断的进步。这不仅是工作的原则,也是做人的原则。既然我们是司法工作者,就应当具备法律的思维习惯、法律的思考方法,法律思维是相对于政治思维、经济思维来讲的,如果说经济思维主要是效益思维的话,那么法律思维则主要是公平公正思维。法律的精神是公正与秩序,司法者思考的最高境界则是如何判断解决纷争,才能够真正还纷争者以公平正义,还社会以公平正义。机械地、僵化的、断章取义的思考,不符合法律的思维,有损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这里,我建议我们每一名法官,多学习一些逻辑学的知识,因为我觉得在这方面我们是欠缺的,在思考案件如何处理时犯思维混乱,逻辑错误的事例并不是没有,而是时有表现。尤其是我们大陆法系国家,美国着名法学家,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霍姆斯针对普通法系也就是英美法系所说的“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这句名言对我们往往是不适用的。
          三、  做忠诚的人
          如果说,智慧和勤奋像金子一样珍贵的话,那么还有一样东西更为珍贵,那就是忠诚。忠诚于我们所在的机关单位,从某种意义讲就是忠诚于自己的事业,就是以不同的方式为一种事业做出贡献。忠诚体现在工作主动、责任心强、细致周到地体察领导的意图。忠诚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不以此作为寻求回报的筹码。
          当今社会,忠诚已经变得越来越稀缺了。许多单位花费大量资源培养员工,然而,当他们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后,往往不辞而别,一走了之。特别是一些年轻人,丧失了成就事业最宝贵的忠诚和敬业精神,变得心浮气躁,遇难而退,这山望着那山高,空有远大理想,无心执着追求。这甚至还是好的,比这更糟的还有另一种人,我们常说的那种人:小人。小人更可怕。余秋雨在《历史的暗角》一文中写道:历史上许多钢铸铁浇般的政治家、军事家最终悲怆辞世的时候,最痛恨的不是自己明确的政敌和对手,而是曾经给自己很多腻耳的佳音和突变的脸色、最终还说不清是敌人还是朋友的那些人物。处于弥留之际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死不瞑目,颤动的嘴唇艰难地吐出一个词汇“小人……”小人表面上是历尽艰辛为领导、老板着想,实际上只想着当权者手上的权力。但作为小人他们对权力本身又不迷醉,只迷醉权力背后自己有可能得到的利益。因此,乍一看他们是投靠谁、背叛谁、效忠谁出卖谁,其实他们压根儿就没有人的概念,只有太实际的、太现实的私利。
          我们讲忠诚于党,忠诚于法律,就是要体现在我们对我们所从事的法律职业的忠诚上。办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固然是不忠诚;办不好案,效果不好,也很难说是忠诚。最高人民法院的贺小荣主任说的好:有些案子没有对错,只有好与不好。这个好与不好,元素有很多,但忠诚的元素是很重要的。铁肩担道义,公正无私,忠诚于法律精神是不可或缺的。
          四、  从多项选择中挑一个最好的
          人生是一个多项选择的过程,完成一个工作任务也有多种选择。就拿我们开始时提到的定机票的事情来说,“订明天上午去北京的机票”,这就有选择:明天上午12点之前到北京的航班有哪些?哪个航班的时间不早不晚是最好的?哪个航班机票打折最大?然后迅速做出决定,订好后把结果告诉对方。一定要克服拖延的陋习,拖延会使我们失去最好的选项。现在就办、即刻去做就是最好的执行力,因为即刻去做已经使你抢得先机,有了选择最好的余地。如果我们今天知道要订明天上午的机票,而拖延到明天上班后才去做,往往就会失去最好的航班,最便宜的机票,甚至因机票卖完而打乱对方的工作安排。
          我们在法院工作,从多项选择中挑一个最好的这一点一定有很多的经验感受。我们审理一个案子,有调解、裁定、判决多种处理方式,如何选择?我们在办执行案件的时候,有冻结、查封、扣押、拍卖等等执行措施,选择哪一种?这些选择如何选,就是执行力的体现。2012年3月,我办理过在甘肃天水至平凉铁路建设中,中铁二十一局集团公司有限公司与福建天达建筑工程劳务有限公司、福建申达隧道工程劳务有限公司、福建隆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因工程款发生的纠纷。该案件涉诉工程款数额三千六百余万元,因双方纷争巨大,造成工程施工陷入完全停工的状态,如果不能及时解决纠纷,导致的损失难以估算。我院受理后,全面分析,总体把握案件的实际情况,案件当事人的真实诉求,纠纷的症结所在。最后选择采取证据保全裁定、财产保全裁定的方式,促使双方自愿达成协议,原告中铁二十一局集团公司有限公司撤诉,被诉方主动撤出,把施工场地交给新的施工队伍,使得铁路建设得以恢复。如果不这样做,而是按部就班的通知开庭,举证质证辩论调解判决,那这三个案子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就不会好,因为整个法律程序走下来,黄花菜都凉了。
          最后,以四书五经之一《大学》中的“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与各位领导、同事们共享。
          谢谢大家!